首页 资讯 正文

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“雷”,要爆了

体育正文 188 0

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“雷”,要爆了

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“雷”,要爆了

深蓝财经消息,董明珠的格力,又一次陷入了(le)困境。

近日,格力钛新能源(xīnnéngyuán)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股权冻结(dòngjié)信息,其持有珠海(zhūhǎi)广通汽车有限公司的价值18.06亿元的股权被冻结,冻结期限三年。

这一冻结事件暴露出格力钛积重难返的(de)财务困境——截至(jiézhì)2024年6月,其总负债已达247.86亿元(yìyuán),半年净亏损19.05亿元,资产负债率逼近100%。

这场危机的(de)引线,早在2016年推进格力电器收购银隆新能源时就已(yǐ)埋下,当年(dāngnián)董明珠执意押注的新能源棋局,正面临全面引爆的风险。

格力钛前身是珠海银隆新能源,由魏银仓2009年创立,专注于钛酸锂电池技术研发、新能源整车制造及(jí)储能(chǔnéng)系统业务。

2016年的(de)格力股东大会,堪称(kānchēng)董明珠职业生涯少有的 “滑铁卢”。当她抛出130亿收购银隆新能源的计划时,台下股东们用脚投票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。有人当场质问(zhìwèn):“空调卖得(màidé)好好的,为什么要跨界造车?” 更有小股东直言:“这是拿(ná)全体股东的钱去填一个未知的坑!”

但董明珠是(shì)谁?那个在空调行业杀出血路的铁娘子,何曾被反对声吓退过(guò)。她坚持认为,新能源是打破格力增长瓶颈的关键。

股东大会否决后,董明珠转头就自掏腰包入股银隆,甚至拉上(lāshàng)王健林、刘强(liúqiáng)东组局,当30亿真金白银砸下去时(shí),她在发布会上放出狠话:“我今天愿意拿所有的资产投入到银隆中去”。

2021年那场司法拍卖,更像是董明珠的 “执念宣言”。当时,格力电器(gélìdiànqì)以18.28亿的的价格拍下银隆30.47%股权,并更名(gēngmíng)为格力钛新能源,成为(chéngwéi)格力电器旗下控股子公司。这引发业内议论:这哪(nǎ)是收购,分明是董明珠用格力的资本在圆自己的造车梦。

谁能想到,这场(zhèchǎng)被她视为 “二次创业” 的(de)豪赌,四年后会出现18亿多股权遭冻结的狼狈局面。

格力(gélì)钛成“烫手山芋”

翻开(fānkāi)格力电器的财报,截至2024年6月30日,格力钛负债247.86亿,净亏损19.05亿,像座大山压在格力肩头。但比数字更刺眼的,是钛酸(tàisuān)锂技术路线的全面(quánmiàn)溃败。

业内人(rén)都知道(zhīdào),钛酸锂电池就像个 “偏科生”:安全性强得离谱,-50℃低温下还能正常工作(gōngzuò),循环寿命能达到3万次;但短板也致命——能量密度只有58-110Wh/kg,同期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已经做到240Wh/kg。这就好比别人的电池能让电动车跑500公里(gōnglǐ),格力钛的车只能跑200公里,搁谁(shuí)会买?

更要命的(de)是(shì)成本。同样(tóngyàng)容量的电池,钛酸锂的造价是磷酸铁锂的3倍左右。当比亚迪、宁德时代靠着规模化生产把成本压到地板价时,格力钛还在为每吨原料多花不少钱发愁。

数据来自(láizì)DeepSeek,仅供参考

根据2024年中报推测,格力钛上半年营收19.87亿(yì),亏损却高达19亿,相当于卖1块钱(kuàiqián)货要亏0.95元,这哪是做生意(zuòshēngyì),分明是烧钱玩。

格力钛自2021年被格力电器控股后,已累计(lěijì)亏损近50亿元,成为格力电器最大的财务负担(fùdān)。

管理上的烂摊子更是(shì)雪上加霜。魏银仓留下的7.8亿关联交易侵占案“黑洞”,像颗定时炸弹埋在财务报表里。董明珠曾在股东大会上罕见吐槽,银隆原大股东“挖的坑太大”。可吐槽完(wán)还得格力自己填,2023年底(niándǐ)格力电器以10.15亿元继续增持格力钛24.54%股权,看似(kànshì)力挽狂澜,实则是用(yòng)新坑填旧坑。

2016年董明珠力推收购时,银隆新能源客车年销量达6200辆,位居(wèijū)全国(quánguó)第三,但因技术路线固化和管理混乱,2024年销量已跌出前10,预估(yùgū)市占率不足3%。

董明珠成不了第二个雷军(léijūn)

现在的董明珠,像极了赌桌上(zhuōshàng)输红了眼的玩家。格力钛提出 “双线(shuāngxiàn)策略”—— 收缩汽车业务转向储能和工程车,完善内控抓回款。

这或许是董明珠的体面退路,但(dàn)248亿负债就是(jiùshì)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每拖一天,利息就像滚雪球一样增加。

令人唏嘘(xīxū)的是,雷军曾经一句不经意的调侃被董明珠加码到10亿元赌注,虽然董明珠赢(yíng)了这场赌局,却输掉了一个时代。

当小米凭借首款量产车型SU7跻身新能源市场前列,雷军高调(gāodiào)宣布的(de)“人生(rénshēng)最后一战”取得不错成绩时,格力至今未能摆脱“空调依赖症”,空调占营收比例近78%。

分析认为,雷军的成功在于(zàiyú)精准卡位时代(shídài)浪潮,2010年(nián)押注(yāzhù)智能手机,2013年布局IoT生态,2021年All in造车,每一步都提前布局增量市场。反观董明珠,2015年追手机风口(fēngkǒu),2016年追新能源风口,2020年追健康家电风口,却始终用制造业思维做创新业务。

2015年做手机时,董明珠坚持开机画面必须是自己的照片;造车(zàochē)近10年后,如今不得不(bùdébù)宣布只做环卫车、重卡、公交车等各类工程车,理由是 “不跟家用车卷”。这是碰(pèng)的头破血流后的无奈撤退。

曾经,董明珠的“制造业骄傲”令人尊敬,但在(zài)跨界战场上,这份骄傲可能需要放下一些(yīxiē)偏执,多一点对用户的敬畏。

当年(dāngnián)董明珠组团30亿入股珠海银隆时,她个人举债投入高达23.4亿。按珠海银隆时任董事长孙国华的爆料,其中(qízhōng)18.5亿来自(láizì)格力外围的供应商集资平台。

如今,格力钛深陷泥潭,存在破产风险(fēngxiǎn),董明珠9年前给自己埋下的雷,已到(yǐdào)引爆边缘。留给董明珠的时间,不多了(le)。因此有网友认为,“格力钛才是她赖在格力不肯退休的原因”。

若此时离场,董明珠个人巨额(jùé)投资将彻底蒸发;而留在格力董事长之位,则(zé)能持续调用格力资源为银隆输血。

原标题: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“雷”,要(yào)爆了

董明珠9年前埋下的“雷”,要爆了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